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现场 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现场 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现场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现场 2011年10月30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共同组织的2011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CIFCC)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绿色发展:政策与行动”。论坛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主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及东北亚首席代表柯文斯(Edward Clarence-Smith)代表主办方致辞,丹麦王国驻中国兼任驻蒙古国大使裴德盛(Friis Arne Petersen)、欧洲50国集团主席、法国前财政经济部部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Edmond Alphandery)、中国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奥地利联邦政府环境部克劳斯•瑞达斯基(Klaus Radunsky)、日本国环境省参事兼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特别顾问岛田久仁彦(Kunihiko SHIMADA)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主持了“主论坛:低碳发展与市场机制”,对话议题包括低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战略与对策,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他在论坛中提到,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尽管没有达成一个具有一个法律约束的协议,但是就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能超过2度的目标达成了共识;这就意味着2015年到2025年期间,全球气体排放要快速下降,2025年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以上,但是从当前各国排放的目标和应对措施来看,并不能够支持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度的目标。欧洲50国集团主席、法国前财政经济部部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Edmond Alphandery)提出,应该去除世界各国对化石能源的补贴,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层面;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对化石能源的补贴,补贴的总量达到了5000亿美元,而这个补贴的量是补贴清洁能源量的十倍,这些补贴还不能够受益于最贫困的人民,只有10%的补贴是用来补贴世界上最贫穷的20%人口,如果使这个定价机制能够影响到消费行为的话,就要征碳税,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达到减排目标或者促进更多的使用核能或者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他还提出,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能够头脑清醒和有勇气的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的挑战问题,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法包括科技、金融或者政治等各方面,所有的方法都必须要从全球长远的角度考虑,所以现在全球的集体危机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指出,气候变化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温度上升,第二个是海平面上升,第三个就是极端天气造成了许多灾害;这是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影响经济、影响社会的三个标志。
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科学问题转到了经济、政治问题,从科学结论成为政治共识了,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在这个基础上全球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公约和议定书,其一的共识就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必须要承认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理性的责任、也有人居问题、也有发展阶段问题,这些问题都无法回避;因此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必须要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要考虑减排和空间排放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能源问题,它背后面临着许多排放空间和排放权的争夺,所有问题都跟利益是直接挂钩的。奥地利联邦政府环境部克劳斯•瑞达斯基(Klaus Radunsky)提出,各国必须要迅速的转向一个低碳社会的建设中去,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相互协调和互动关系,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思维,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未来的目标,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建立模式,向其他国家推广应用。日本国环境省参事兼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特别顾问岛田久仁彦(Kunihiko SHIMADA)就关于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和日本政府态度发表观点:日本现在进入了《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人们有一些误解,不知道日本是否会终止这些措施;他说日本不会终止这些措施,日本会继续采取CDM这样的市场机制,会继续使用CDM和基于政策的CDM发展机制,促进能效、促进政策的落实。
论坛还在下午举行了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及东北亚首席代表柯文斯(Edward Clarence-Smith)主持的“绿色工业与低碳城市建设”圆桌会议,从“政策与趋势,城市与项目”等方向,结合议题展开,欧盟、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中国社科院、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的十位嘉宾出席圆桌会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中国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专家组成员、中国谈判代表团代表邹骥在圆桌会议上提出,中国大部分的城市还是以工业作为城市经济主体,产值的分布,工业要占到一半,甚至于40%、50%、70%、80%;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而中国的城市还要面临着随着工业化完成,电力、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石油化工以及建筑、交通等这些行业,将变成中国城市经济的主要排放源;他还提出,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城市,要做的三个工作,一是碳核算,建立基础;二是提高能效;三是碳交易机制。主办方举办此次论坛,致力于在低碳发展方向导引下,寻求构建绿色发展的政策与行动影响体系,以各方合力推进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论坛嘉宾涵盖:世界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界及非政府组织,联合现场及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力量,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并进一步促进低碳发展的全球性合作。
同时,论坛以有效行动,积极推动11月28号到12月9号,在南非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达成共识,履行地球公民职责。为此,论坛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代表主办方和论坛组织向社会各界发布了共同倡议书,并提交“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
倡议书中,提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194个会员国致力于寻找世界共识并达成协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一个跨越历史性的人类使命。共同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所承载跨越历史性的使命,坚定地以全球公民的责任,承担起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履行各国缔约方代表近70亿人类的领导角色,达成德班协议,让我们不再苦苦期盼,日夜焦虑,让我们地球母亲不再继续无助的哭泣!今天,我们将以自身力量,号召社会各界共同携手,联合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凝聚起推动低碳经济与绿色增长的核心力量,借助本次论坛的影响力,为推动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共识,签署协议,进行不懈努力,做出应有贡献。倡议书还提出:政府应加强引导措施,鼓励非政府组织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并发挥企业的坚定力量,推动社会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绿色增长;政府应积极响应企业界,促进产业转型,对传统模式及政策的变革等诉求,切实采取行动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应对气候变化。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代表四十二个中国民间气候组织,在论坛上倡导每一个公民都要超越政府的行动;他提出:我们不仅仅只指望政府间的气候谈判,而且还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行动,我们全世界的公民、企业、社会团体都应该联合起来,自下而上的推动自愿减排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驻华首席代表张振山、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环境部主任白佳德(Carter J.Brandon)、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姚俊等国际组织代表、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计300余人出席了论坛。经主办方介绍,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因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基础四国”第九次气候变化部长级磋商会议,未能出席本次论坛。.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2)。
本文来源:十大靠谱外围买球网站-www.xmepan.com